日前,恒瑞医药发布公告,该公司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关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的完整回复信。回复信中,FDA表示相关生产场地检查需进一步提交答复,但FDA并未在回复信中说明具体原因。
第二次收到完整回复信
代表异议并非“一票否决”
记者了解到,完整回复信是业内通常所说的CRL,FDA会在CRL中说明可能存有的缺陷和风险,如果申请人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改,CRL实际上并不影响最终批准。
对于上述情况,恒瑞医药回应称,相关生产场地在2025年1月再次接受FDA检查,FDA核实去年发出CRL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都已经整改完毕,仅提出了3个新的改进要求,公司在规定时间内已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复,并一直与FDA保持密切沟通。公司将在确认具体原因后尽快采取措施并重新提交申请,以期能够获得批准。
需要指出的是,这已经是恒瑞医药第二次收到CRL。2024年5月,恒瑞第一次收到该上市申请的完整回复信,FDA在回复信中表示,由于生产场地检查缺陷和部分国家的旅行限制导致无法全部完成该项目必需的生物学研究监测计划(BIMO)临床检查,该申请无法在规定审查时间内得到批准。同年10月,恒瑞医药表示已重新向FDA提交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肝癌一线治疗适应症上市申请并获受理。
之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闯关FDA,也曾得到过CRL,最终也获得了批准。目前,国内已经有两款国产PD-1肿瘤药在美国获批上市,恒瑞医药同款药物此时在美上市计划继续延期,无疑再次引发业内对国产创新药出海的担忧。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恒瑞医药此次收到FDA的完整回复信是其创新药出海进程中的阶段性反馈,而非“一票否决”。
国内医药市场激烈竞争下
出海成生物医药行业趋势
实际上,在国内医药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出海” 是当下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扩增收入、提升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重要发展战略。2025年以来,药企出海步伐加快,仅仅三个月时间就有多起合作案例。
2025年1月13日,先声药业集团旗下抗肿瘤创新药公司先声再明与全球生物制药公司艾伯维(AbbVie)宣布,双方已就先声再明的在研候选药物SIM0500达成许可选择协议。先声再明将从艾伯维收取首付款,以及≤10.55亿美元的选择性权益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此外,日前,石药集团发布公告,子公司石药巨石与Radiance Biopharma就抗体偶联药物SYS6005签订独家授权协议。石药巨石将收取1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并有权收取≤1.5亿美元的潜在开发及监管里程碑付款和≤10.75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还将依据该产品在当地的年度销售净额,收取分层销售提成。
此外,1月2日,信达生物宣布与罗氏制药就IBI3009达成全球独家合作与许可协议,授予罗氏IBI300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益。IBI3009是一款靶向Delta样配体3(DLL3)的新一代ADC候选产品,该笔交易中潜在里程碑付款≤10亿美元。
有券商研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共发生超100项授权交易,经披露的交易总金额接近5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海外授权交易数量88起,可见创新药出海按下加速键,预计2025年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医药企业出海
依旧面临“获批”难题
“首先,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标准与国内市场存在差异,出海可以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水平。”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认为,全球化趋势下,跨国合作和全球化生产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医药企业出海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开始将出海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券商医药领域研究员对记者表示,虽然大家都知道企业“出海”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提高自身的研发和生产水平、规避国内政策风险、增强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但就像恒瑞医药此次收到回复信一样,面临很多获批方面的难题,就算解决了获批难题,商业化也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但该研究员也表示,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出海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战略抉择,帮助医药企业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企业也能够通过出海获得可观的收益。
工银瑞信基金分析师也认为,2025年,能够摆脱仿制药集采拖累、以创新药驱动增长,同时管线质量较好的大药企有望脱颖而出,丰厚的资金实力能使其通过收购、授权合作、自研多种途径快速发展。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博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医药有限公司 | 朗生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是国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恒瑞医药 |